新疆古称西域,意为中国的西部疆域,自古以来就是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位于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陆地边界线长5700多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界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区。现有14个地州市,包括5个自治州、4个地级市5个地区;共有110个县(市、区),包括68个县、29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其中有6个自治县、36个边境县(市);有1188个乡镇(街道、区公所),包括454个乡、496个镇、237个街道、1个区公所,其中有民族乡42个;有村(社区)11798个,包括8861个行政村、2937个社区。截至202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622.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8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3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14个师、179个团场12个兵团管理的自治区直辖市。

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运输通道,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社会发展稳定,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治区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开启了从落后向进步、从贫穷向富裕、从封闭向开放的伟大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锚定中央赋予新疆的五大战略定位,自觉把新疆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谋划,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创造高品质生活、创新高效能治理、保障高水平安全,持续做好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新疆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全疆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9306.88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0534.08亿元、年均增长6.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40034元增长到78660元、增长3862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9.61亿元增加3926.45亿元、年均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330.1亿元增加到2408.9亿元、年均增长6.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59元增加到30899元、年均增长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275元增加到42820元、年均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425元增加到19427元、年均增长8.4%

今日的新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天山南北呈现出一派安定祥和、蓬勃发展的新气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疆正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是引领新疆高质量发展最大的政治优势。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先后于20145月、20209月召开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明确了做好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44月、2022720238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次亲临新疆视察,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对推动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作出战略部署,给予新疆特殊关心关怀充分体现了对新疆工作的重视关心、对新疆各族群众的深情厚爱、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厚望重托、对建设美丽新疆的殷切期望,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美丽新疆、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工作动力。

党中央赋予新疆重要战略定位、给予特殊支持,是实现新疆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政策优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视谋划新疆工作,把新疆作为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一带一路”核心区、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和国家“三基地一通道”,确定了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五大战略定位”,批准设立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给予一系列特殊政策支持,使新疆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持续提升,支持新疆在保障和服务国家全局中凸显新优势、展现新作为。新疆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大力支持和全国人民的无私帮助,中央和国家各部委、19个援疆省市倾力支持新疆发展建设,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是推进新疆高质量发展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新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丝绸之路沿线遗存众多,各民族文化竞放异彩,是世界四大文明的荟萃之地。中国新疆天山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6处遗产地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新疆地貌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北面是阿尔泰山,南面是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习惯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位于北疆的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第二大盆地。在天山东部和西部,还有被称为火洲的吐鲁番盆地和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谷地。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4.31米,是中国陆地最低点。新疆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现有脊椎动物73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8种,野生高等植物约4000种。特色林果品种多样,其中优良品种214种,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哈密瓜、阿克苏苹果及遍布南疆的红枣、核桃、石榴、新梅、无花果、巴旦木、沙棘等名优特产享誉国内外,素有瓜果之乡美誉。新疆民俗风情浓郁,各民族在文化艺术、体育、服饰、饮食、习俗等方面各具特色,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

辽阔的土地和潜力充足的水资源,是支撑新疆高质量发展的自然条件优势。新疆地域辽阔,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10亿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潜力巨大。新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集中在山区,平原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年均降水量177.9毫米。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山区多平原少。区内共有河流3355条,其中年径流量超过10亿立方米的有18条。贯穿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全长约2486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全疆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3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约全国的3%。区内冰川储量2.1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42.7%。区内水域(湖面)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110个,水面面积合计约5500平方公里,其中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依托独特光热和水土资源,致力建设绿色畜牧产品和优质果蔬生产基地,形成我国农作物生产能力的战略后备,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是新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禀赋优势。新疆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全疆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42亿千瓦占全国的26.9%,位居全国第1;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0亿千瓦占全国的18%,位居全国第2新疆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是我国油气产量增长的主要地区据全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新疆石油预测资源量约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22%,天然气预测资源量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28%,煤炭预测资源量约占全国40%,煤层气预测资源量约占全国26%新疆地跨世界两大巨型成矿域,资源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能源金属矿产重要富集区,开发前景广阔。区内发现的矿产有153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8%。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103种、占全国的63%,保有查明资源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0种、前五位的有52种、前十位的有77种。铁、铜、铅、锌、金、铬、镍以及稀有金属、盐类等矿产蕴藏丰富。近年来,先后发现和田火烧云铅锌矿、大红柳滩锂矿等一批世界级矿床。新疆加快推进新时代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建设,有效释放能源资源潜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和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出了新疆贡献。

“东联西出”“西引东来”的区位条件,是新疆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开放优势。新疆位于亚欧大陆腹地,与西藏、青海、甘肃相邻,周边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全区现有19个经国务院批准并对外开放口岸,有着“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现有喀什和霍尔果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哈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等1456个国家级重点开放平台、产业发展平台。202310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3个片区,实施范围179.66平方公里。随着我国向西开放、共建“一带一路”等不断深入推进,新疆已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疆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2024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34.08亿元、增长6.1%,增速居全国第2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660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539.64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08.9亿元、增长10.5%,增速位居全国第3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99元、增长6.7%,增速位列全国第2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20元、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7元、增长8.2%

——聚焦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积极融入国家向西开放总体布局坚持把自身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不断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中亚五国务实合作,持续推动对外开放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拓展。与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产生贸易往来,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351.1亿元增长21.8%,增速居全国3连续三年跨越千亿大关。对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3997.1亿元占全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1.9%高标准建设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形成省级制度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352024年自贸区进出口总额占全疆43.66%。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挂牌,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班列稳健开行。全年过境中欧(亚)班列1.64万列、始发1394列。累计运营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31条,航线网络覆盖18个国家、23个城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深入实施,红其拉甫口岸常年开放,别迭里口岸实现通关中吉乌铁路开工建设。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签约金额6155.5亿元。

——聚焦打造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更好拓展双循环潜力空间。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新疆从一域发展全局添彩转变。铁路营运总里程达9202公里、其中高铁里程718公里,铁路通达所有地州市、覆盖80%以上县级行政区,高速(一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24万公里,所有地州市和九成以上县市区迈入高速公路时代,民用机场总数达到27个。将淖铁路、格库铁路扩能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运,昭苏至温宿公路、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工程等加快推进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2024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旅游花费3595.42亿元。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为产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疆算入渝纳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智算规模突破25000P。低空经济、氢能产业、数字经济、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55家、2529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和技术合同成交额双双突破百亿元,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综合排名上升3位,成为西部创新转型的典型。

——聚焦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有力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大局。立足国家所需新疆所能,充分发挥新疆油气、煤炭、矿产等资源和产业在全国经济大局中的重要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和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作出新疆贡献。编制实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油气增储上产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规划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规模的50%以上,疆电外送1264亿千瓦时、其中三分之一为绿电原煤产量达到5.41亿吨,疆煤外运”1.4亿吨,油气当量达到6664万吨,连续年全国第一。大力推进塔里木、玛湖、准噶尔盆地等大型油气田勘探开发建成全国首个年产百万吨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火烧云铅锌矿取得重要进展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和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贡献了新疆力量

——聚焦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树牢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发挥粮棉油、果蔬生产方面显著优势,推动新疆从区内平衡、略有结余区内结余、供给国家转变。粮食总产466亿斤、较上年增加42.2亿斤,单产实现524.8公斤/亩、首次跃居全国第一棉花总产568.6万吨以上、占全国92.2%果品产量达1400万吨,商品果率保持在86%以上猪牛羊出栏达到4588.66万头(只),为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聚焦打造维护国家地缘安全的战略屏障,全力保障我国西北边境安全稳定。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推动新疆从社会稳定总体安全转变。扎实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依法严打严防三股势力,社会大局保持持续稳定。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涉疆对外斗争,坚决捍卫新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利益。持续加大请进来力度,2024累计接待外国政要、驻华使节、媒体记者、专家学者、企业家516批团组1.06次来疆参访,开展走出去活动4471955人次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过去一年,自治区坚持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2024全疆77%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新增城镇就业48.32万人,区属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大力实施安居富民工程和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建成农村安居工程273万户,累计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79.72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6888个、116.67万户。全面完成煤改电(一期、二期)工程163.03万户新改建农村公路12.2万公里,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天山北坡城市群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全区完成造林162.2万亩、种草改良470万亩、荒漠化治理601.7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314.7万亩3046公里世界最长环沙漠生态屏障实现合龙。

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2025年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左右;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2%左右;粮食产量476亿斤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新时代、新征程,新疆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五大战略定位,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深化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攻坚,拓展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疆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新疆社会大局稳定,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新篇章!

  • 投资信息
  • 投资政策
一部手机游新疆 产品介绍

“游新疆”平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官方旅游服务总入口,以微信小程序为核心载体,打造一个由自治区级、14个地州、500余家景区和N个文旅企业构成的服务体系,将丰富的旅游资讯、个性化产品、前沿化科技进行多维度立体化整合,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智慧文化旅游服务,形成预约购票、酒店预订、电子导览、游玩攻略、旅游投诉等一站式服务能力,建立“全疆旅游一张网、一码游遍新疆”的旅游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