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2022

03/10

16:22

来源:

自治区统计局

【字体:

访问量:

标签

2021年地(州、市)经济增长情况分析

202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经济稳定恢复增长,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

一、地()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总量规模扩大地区生产总值千亿地区增至7

1.总量规模明显扩大。2021年,15个地(州、市)(含石河子市,下同)合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83.65亿元其中,乌鲁木齐3691.57亿元昌吉州1698.21亿元阿克苏地区1564.54亿元,伊犁州1470.81亿元,喀什地区1298.98亿元巴州1298.87亿元6个地区合计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近七成

2.增量历史最高2021年15地(州、市)生产总值合计比上年增加2182.90亿元,增量为历史最高。其中乌鲁木齐市、昌吉州、阿克苏地区、伊犁州巴州5个地区增量最多,分别增加372.52亿元297.12亿元249.77亿元201.09亿元196.85亿元,合计增量1317.34亿元全部增量的60.3%

3.克拉玛依市生产总值迈入千亿行列15个地(州、市)中,在原有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巴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伊犁州6个总量千亿地区的基础上,克拉玛依市实现生产总值1072.13亿元,也迈入千亿之列。至此全区近半数地(州、市)生产总值千亿

4.产业分布各有侧重。第一产业集中分布在农业生产优势明显的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州、昌吉州5个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72.0%;第二产业集中分布在工业基础较好的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克拉玛依市、巴州阿克苏地区5个地区合计占全区第二产业增加比重63.6%其中,工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区比重为69.4%;第三产业集中分布在乌鲁木齐市、伊犁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昌吉州5个地区合计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69.2%。

表1 2021年、2020年各地(州、市)生产总值总量

 

 

 

 

 

 

单位:亿元

 

地 区

2021年

2020年

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乌鲁木齐市

3691.57

28.10

1039.76

2623.71

3319.06

27.05

916.16

2375.84

克拉玛依市

1072.13

21.38

756.50

294.25

886.60

17.31

598.69

270.61

吐鲁番市

433.35

68.25

201.51

163.59

374.56

60.23

164.66

149.67

哈密市

727.14

45.73

452.11

229.30

612.21

44.91

357.54

209.77

昌吉州

1698.21

277.05

812.72

608.44

1401.09

242.46

596.27

562.36

博州

448.03

101.67

135.75

210.61

378.63

82.25

102.21

194.17

巴州

1298.87

204.16

683.76

410.95

1102.03

178.98

542.18

380.88

阿克苏地区

1564.54

396.24

501.27

667.03

1314.77

313.37

396.10

605.30

克州

197.84

23.49

65.99

108.36

168.87

17.98

48.92

101.96

喀什地区

1298.98

387.03

270.23

641.72

1129.81

324.50

215.02

590.29

和田地区

456.72

96.41

74.58

285.73

407.25

76.49

60.27

270.48

伊犁州

1470.81

289.52

420.90

760.38

1269.71

227.47

329.29

712.95

塔城地区

825.31

345.55

160.69

319.07

735.85

296.65

143.17

296.03

阿勒泰地区

371.06

56.38

135.97

178.72

334.14

58.41

110.68

165.05

石河子市

429.07

15.09

255.63

158.36

366.17

13.26

205.53

147.38

地州汇总数

15983.65

2356.06

5967.36

7660.23

13800.74

1981.30

4786.69

7032.75

(二)经济稳定恢复恢复增长进程各有特点

1.6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区2021年,哈密市博州、伊犁州领长全区经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10.1%9.2%、8.6%位居前三位;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石河子市恢复势头较好生产总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区1.4、0.6、0.1个百分点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全区持平,为昌吉州。8个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区。其中克州、和田地区、巴州、吐鲁番市、乌鲁木齐市5个地区分别低于全区0.20.4、0.6、0.7、0.9个百分点;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克拉玛依市恢复较慢,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6%以下,分别低于全区1.4、1.6、1.8个百分点从两年平均增速与疫情前同期比较来看,哈密市、伊犁州、博州喀什地区、克州、石河子市、昌吉州7个地区两年平均增速高于或持平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经济恢复步伐较快;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巴州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8个地区两年平均增速低于2019年同期,其中克拉玛依市、阿勒泰地区低2个百分点以上,乌鲁木齐市低3个百分点以上,经济恢复步伐相对滞后。

2.产业增长各有表现。6个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区,其中,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克州、伊犁地区增长9%以上9个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区,其中,博州、克州、昌吉州、哈密市4个地区工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增长均两位数以上;4个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区,9个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区的地区中,克州、和田地区、阿勒泰地区、伊犁4个地区第三产业恢复较慢,增速较低,分别低于全区6.0、2.11.71.0百分点。

表2 2021年各地(州、市)生产总值增速及两年平均增速

 

 

 

 

 

 

单位:%

地 区

2021年

2020年增速

两年平均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乌鲁木齐市

6.1

2.5

1.2

8.0

0.3

3.2

克拉玛依市

5.2

7.4

4.3

6.9

2.3

3.7

吐鲁番市

6.3

8.7

4.5

7.3

3.0

4.6

哈密市

10.1

5.0

12.6

6.8

4.7

7.4

昌吉州

7.0

7.4

7.5

6.2

5.3

6.1

博州

9.2

6.7

15.5

6.9

5.7

7.4

巴州

6.4

8.5

5.8

6.1

3.1

4.7

阿克苏地区

8.4

9.7

8.4

7.6

5.9

7.1

克州

6.8

9.5

18.2

0.9

4.1

5.5

喀什地区

7.6

7.7

11.0

6.2

4.8

6.2

和田地区

6.6

9.8

10.5

4.8

5.4

6.0

伊犁州

8.6

9.6

13.6

5.9

5.2

6.9

塔城地区

5.6

6.4

-1.0

7.8

4.3

4.9

阿勒泰地区

5.4

3.9

6.3

5.2

2.3

3.8

石河子市

7.1

6.1

7.8

6.1

3.6

5.3

全区

7.0

7.9

6.7

6.9

3.4

5.2

3.地区间经济增长差距逐季缩小。1季度,增速最高的博州(14.7%)与增速最低的吐鲁番(6.6%)相差8.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速最高的博州(14.2%)与增速最低的塔城(5.4%)相差8.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速最高的哈密(11.5%)与增速最低的吐鲁番(6.1%)相差5.4个百分点;2021年1-4季度,增速最高的哈密(10.1%)与增速最低的克拉玛依市(5.2%)相差4.9个百分点。增速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差距1季度的8.1%缩小到全年的4.9%,增速差距缩小了3.2百分点。

表3 2021年季度地(州、市)生产总值增速

 

 

 

单位:%

 

1季度

1-2季度

1-3季度

1-4季度

乌鲁木齐市

14.2

10.2

9.3

6.1

克拉玛依市

12.3

7.4

6.3

5.2

吐鲁番市

6.6

8.1

6.1

6.3

哈密市

14.5

12.1

11.5

10.1

昌吉州

12.2

10.6

9.0

7.0

博州

14.7

14.2

10.4

9.2

巴州

9.3

8.7

8.2

6.4

阿克苏地区

12.2

10.5

8.8

8.4

克州

10.8

9.4

8.6

6.8

喀什地区

8.4

8.9

8.2

7.6

和田地区

9.7

8.2

8.5

6.6

伊犁州

13.7

12.2

11.1

8.6

塔城地区

7.0

5.4

6.1

5.6

阿勒泰地区

13.1

8.6

8.7

5.4

石河子市

13.2

11.9

9.7

7.1

全区

12.1

9.9

8.8

7.0

三)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地区三次产业结构较大

1.产业结构调整明显。第二产业比重普遍上升一方面新疆工业以“原”字号、 “重”字号为主,受疫情影响较小,工业恢复较快,再叠加今年原材料大宗物资价格快速上涨利好因素,各地工业经济发展较好,工业占比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各地投资增速高企,推动建筑业较快增长,两方面原因带动,各地区第二产业规模扩大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上年同期普遍有所提高15个地(州、市)中,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除塔城地区与上年持平外,其余14个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均为提高。其中,昌吉州、克州哈密市3个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明显,分别较上年提高5.34.4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全部下降15个地(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全部下降,其中,克州、伊犁州、昌吉州、博州、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8个地区比重下降3.0个百分点以上,高于全区下降2.9个百分点的平均水平。

2.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较大。2021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4.7:37.4:47.9,呈“三、二、一”结构。15个地(州、市)中,6个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呈“三、二、一”结构,6个地区呈“二、三、一”结构,2个地区呈“三、一、二”结构,1个地区呈“一、三、二”结构。各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最高塔城地区41.9%)和最低乌鲁木齐市0.8%)相差41.1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最高克拉玛依市70.6%)与最低的和田地区(16.3%)相差54.2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最高乌鲁木齐市71.1%与最低的克拉玛依市(27.4%)相差43.6百分点。

表4 2021年、2020年各地(州、市)产业结构

 

 

 

 

单位:%

 

地 区

2021年三次产业比重

2020年三次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乌鲁木齐市

0.8

28.1

71.1

0.8

27.6

71.6

克拉玛依市

2.0

70.6

27.4

2.0

67.5

30.5

吐鲁番市

15.7

46.5

37.8

16.1

43.9

40.0

哈密市

6.3

62.2

31.5

7.3

58.4

34.3

昌吉州

16.3

47.9

35.8

17.3

42.6

40.1

博州

22.7

30.3

47.0

21.7

27.0

51.3

巴州

15.8

52.6

31.6

16.2

49.2

34.6

阿克苏地区

25.3

32.1

42.6

23.8

30.2

46.0

克州

11.9

33.3

54.8

10.6

29.0

60.4

喀什地区

29.8

20.8

49.4

28.7

19.1

52.2

和田地区

21.1

16.3

62.6

18.8

14.8

66.4

伊犁州

19.7

28.6

51.7

17.9

25.9

56.2

塔城地区

41.9

19.5

38.6

40.3

19.5

40.2

阿勒泰地区

15.2

36.6

48.2

17.5

33.1

49.4

石河子市

3.5

59.6

36.9

3.6

56.2

40.2

全区

14.7

37.4

47.9

14.4

34.7

50.9

(四各地区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不一

1.4个地区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较大。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地区伊犁州、昌吉州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0.9%,11.4%、11.3%10.1%4个地区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合计53.8%。分产业看,全区第一产业增长贡献较大的有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州、昌吉州5个地区,对第一产业增长贡献率合计72.9%;对第二产业增长贡献较大的有哈密市、伊犁州、昌吉州、阿克苏地区、巴州5个地区,贡献率合计为62.4%;对第三产业增长贡献较大的有乌鲁木齐市、伊犁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昌吉州5个地区,贡献率合计为72.1%。

2.5地区贡献突出。哈密市、博州、阿克苏地区、伊犁州、喀什地区贡献率出各自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份额8地区贡献不足。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吐鲁番昌吉州、巴州、和田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贡献率不及各自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份额。2地区贡献与份额大致匹配,克州、石河子市贡献率与各自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份额相当。分产业6个地区对第一产业增长贡献超出份额吐鲁番市巴州、阿克苏地区、克州和田地区、伊犁州;9地区对第二产业增长贡献超出份额,为哈密市、昌吉州、博州、阿克苏地区、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州、石河子;4地区对第三产业增长贡献率超出份额,为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阿克苏地区塔城地区

表5 2021年各地(州、市)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占全区生产总值份额

 

 

 

 

 

 

单位:%

 

地 区

贡献率

2021年三次产业贡献率

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

三次产业占比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乌鲁木齐市

20.9

0.4

3.3

39.1

23.1

1.2

17.4

34.3

克拉玛依市

4.8

0.8

8.1

3.9

6.7

0.9

12.7

3.8

吐鲁番市

2.4

3.3

2.3

2.2

2.7

2.9

3.4

2.1

哈密市

6.4

1.4

14.2

3.0

4.5

1.9

7.6

3.0

昌吉州

10.1

11.4

14.0

7.2

10.6

11.8

13.6

7.9

博州

3.6

3.5

4.9

2.8

2.8

4.3

2.3

2.7

巴州

7.3

9.7

9.9

4.8

8.1

8.7

11.5

5.4

阿克苏地区

11.4

19.5

10.4

9.6

9.8

16.8

8.4

8.7

克州

1.2

1.1

2.8

0.2

1.2

1.0

1.1

1.4

喀什地区

8.9

15.9

7.4

7.6

8.1

16.4

4.5

8.4

和田地区

2.8

4.8

2.0

2.7

2.9

4.1

1.2

3.7

伊犁州

11.3

13.9

14.0

8.7

9.2

12.3

7.1

9.9

塔城地区

4.3

12.2

-0.4

4.8

5.2

14.7

2.7

4.2

阿勒泰地区

1.9

1.4

2.2

1.8

2.3

2.4

2.3

2.3

石河子市

2.7

0.5

5.0

1.9

2.7

0.6

4.3

2.1

 二、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2021年以来,地(州、市)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总体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与全区一样,地(州、市)经济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社会发展“稳”的基础尚不牢固。

  (一)部分地区增速回落幅度过大

相较20211季度,2021年1-4季度各地(州、市)生产总值增速总体回落,与因基数前低后高、经济增速逐季放缓的趋势相符合。但乌鲁木齐市、阿勒泰地区、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4个地区经济增长回落幅度较大,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较一季度增速分别回落8.1、7.87.26.1个百分点,高于全区5.1%回落幅度

 (二)结构性问题制约部分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

因有的地区财政供养人口比例大,导致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非营利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如和田地区、克州、喀什地区、阿勒泰地区,2021年非营利性服务业占自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43.9%、38.2%、26.7%、26.2%,远超全区16.8%的平均水平,非营利性服务业对该类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4个地区产业结构虽都呈现为二、一”或“三、一、二”结构但并非真正的高级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一旦财政增资的政策红利过后,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面临较大压力

(三)需求增长后劲不足

一是消费市场恢复相对缓慢。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来看,15个地(州、市)两年平均增速恢复到疫情前2019同期水平的仅有213地区还未恢复疫情前水平其中,7个地区两年平均增速为负值。二是投资需求增速放缓。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21年1季度的29.0%回落到2021年1-4季度15.0%,回落了14.0个百分点,15个地(州、市)中,11个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1季度回落,其中乌鲁木齐市、阿勒泰地区、昌吉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拉玛依市回落幅度超过全区回落幅度15百分点以上

三、聚焦稳增长、突出上半年,夯实地(州、市)经济基础

2021,在经济下行压力逐季加大的情况下,各地经济依然持续稳定恢复,为全区经济实现稳中有进、进中固基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2021年基数影响,20221季度和上半年,压力可能会更大。下一步,应抓住重点地区,因地施策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扩投资、促消费, 夯实地(州、市)经济底部基础,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抓好重点地区巩固全区经济增长基础

一是巩固经济发展情况较好地区的发展成果。2021哈密、博州、伊犁、阿克苏地区4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较好,GDP增长均为8%以上,合计GDP占比不到三成,但对全区GDP增长贡献率达32%以上。2022要继续保持地区发展优势,巩固发展成果。二是抓好经济增长放缓地区的经济建设。乌鲁木齐市、阿勒泰地区、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4个地区GDP增速比今年一季度回落幅度过大,合计GDP占全区GDP比重近35%,对全区GDP增长贡献不到30%。要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调度,针对各地区的重点、堵点、难点问题,逐一分析研判,究根溯源,精准施策,确保各地区协调联动,齐头并进,助力全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

(二)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各地(州、市)依托资源优势,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乌鲁木齐市等第三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要围绕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昌吉州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要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现代工业产业,加速优势产业成群成链发展。农产品主产区要突出“特色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农产品从种养业到加工业,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旅游资源较好的地区要突出“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加强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抓好工业,巩固工业回升态势

我区经济结构中,工业是总量位居第一的行业,除个别地区外,工业在各地(州、市)经济结构中也是总量第一的行业,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服务业恢复缓慢,工业对地区经济稳定恢复和持续增长作用更加凸显。一要加强对地区工业经济的运行调度,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精准帮扶,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二要针对部分尚未开工和进度滞后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大土地、能耗、用工等要素供给的统筹协调力度,确保项目进度符合年度计划。

(四稳投资,促消费,促进内需增长

各地(州、市)一要抓好投资,提升投资增长内生动力。重点抓好“两新一重”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强重点行业投资引导,优化投资结构,增加工业技改投资,推进在建项目加快实施。二要抓关键领域和关键时期,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各地区加大对受疫情冲击较大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帮扶力度,鼓励商贸、会展等行业创新消费经营模式和消费场景,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乡村旅游等,促进城市消费加快恢复和乡村消费潜力释放;统筹谋划节假等关键节点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措施,盘活和提升全区内需市场潜力。

 


相关链接>>

作者:

【打印本文】【关闭】

点赞

收藏